某某文化传播集团
XXXXX 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客服热线
400-000-xxxx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成都140尊南朝造像结束脱盐阶段 年底入住博物馆
来源: | 作者:culture-100 | 发布时间: 2015-09-14 | 405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闻回顾

  2014年9月至11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下同仁路原成都水表厂一处空地进行例行考古时,意外发掘出了100多件精美佛像。个别佛像上的 贴金尚存,闪耀着夺目光辉,一件单体倚坐式托塔天*像更是极为罕见的珍宝。据悉这批石刻佛像多属于南朝时期,弥足珍贵。这也是近年来,成都**出土如此大 规模的南朝造像。
  “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南朝佛像,以清秀著称,然而存世极少。去年年底,成都出土了140多尊以南朝时期为主的造像,这让考古工作者也一阵激动。
  近日,成都商报记者在文物保护中心看到,这些佛像已经“自将磨洗认前朝”,即将结束“脱盐”阶段,进行拼装,预计在今年年底,就能入住博物馆,让市民领略南北朝工匠“匠心独运”。

  “敷面膜” 去除石像体内盐分

  这批“南朝来客”,这些佛像从10多到30多厘米高度不等,与出土时相比,佛像已经恢复了当初光泽,石刻上的纹路清晰可见。
  吹中央空调、躺在密封的塑料箱,这些佛像的身上还缠绕着白色宣纸。“现在正在吸取佛像内的盐分。”据成都市考古研究所文保中心工作人员杨盛介绍,由于 佛像埋藏在地下一千多年,受地下水侵蚀,土壤里的盐分会渗透到石像中,工作人员用湿纸浆裹在石像外,吸取里面的盐分。“如果不经过这个程序,盐分在石像表 面结晶,就会破坏文物。”
  杨盛说,每隔一到两周,他们就要换一次“面膜”,测试纸上盐分的含量。“脱盐的过程,一次就需要半年时间左右。”他告诉记者,从今年3月他们就开始“脱盐”程序。
  在这些程序之前,工作人员还要用超纯水给石像“沐浴”,接着再固定石像的彩绘和贴金部分,然后再从一堆“积木”中,寻找可以相互拼凑的部分。

  3D扫描 虚拟修复佛像整体

  在修复工作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件趣事,一尊菩萨坐像竟有修复的痕迹,手法极可能出自南朝工匠之手。“出土后,佛像的头部和身体分开,在这两个 部分的表面检测出来了大漆。” 杨盛说,正如成语“如胶似漆”说的那样,在古代,漆可以用来粘东西,古人用漆来修补物件,还在佛像头部和身体上方挖了一个小拇指粗细的小孔,把楔子放在里 面用来固定。
  据杨盛介绍,现在修复讲究的是可识别性,拼上去后可以拆卸,“远看一致,近看有别”。
  在此次修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运用到了3D扫描技术,用手持扫描仪记录佛像的点位,然后通过软件,在电脑上对佛像进行虚拟修复。“已经有复原的图像。”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已经将佛像的整体复原出来,残缺的部分也根据雕塑的轮廓走势进行了补全。

  南朝佛像 证明成都佛教盛行

  “若使率土之滨,皆纯此化(指佛教化),则吾坐致太平,夫复何事”。在南朝,很多君主都和宋文帝一样,推崇佛教。作为当时发达城市的成都,也是庙宇、佛雕众多,从清末光绪年间开始,成都就曾多次出土南北朝时期佛教造像。
  “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工作人员称,这些佛像多以成都龙泉等地的红砂石为主要材料,和北方的花岗岩不同,这些石材质地柔软、容易雕刻,所以出土石像看上去雕刻都非常精练,衣纹细腻流畅。
  其中一尊托塔天*造像,倚坐宝殿,身披铠甲,脚下两尊童子抬起脚掌,一尊站立的菩萨造像则赤脚而立,细颈宽衣、双肩下削。据介绍,这些佛像都保持了南 朝时刻的清秀之风,对于当时的石刻艺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据史料记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600多年的时间,成都兴建了大量寺院,成都成为一个宗教文 化发达的城市。根据记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成都城内现可考其寺院名称者,就有正觉寺、大慈寺等43所。